各街道办事处、泽雅镇人民政府,区政府直属各单位,市派驻瓯海各工作单位:
《促进智能锁产业发展十条政策(试行)》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6月21日
促进智能锁产业发展十条政策(试行)
为全面提升瓯海智能锁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通过“政府引领、企业主导、平台支撑、资源整合”,增强智能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智能锁知名品牌和产品,促进我区智能锁产业快速发展,在“1+1+10”产业政策体系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政策。
一、加快智能制造步伐
对一些关键环节使用机器人或行业先进设备的,可以实行单台补助,不受总额限制,补助比例可根据劳动生产率的增幅或劳动用工的降幅执行,最高不超过30%。鼓励和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省级智能制造(含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试点、示范项目和市级智能化技术改造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区经信局)
二、创新公共平台建设
鼓励企业、高校院所、行业协会等建立智能锁检验检测中心,推进建立公共检测平台。鼓励企业建立开放、共享实验室,对通过CNAS认证的给予20万元的奖励。规上智能锁企业每年可申请最高20万元的科技创新券,用于产品检测、设备租用、创新设计、购买科技与咨询服务等。(责任单位:区质监局、区科技局)
三、支持参与标准制定
企业牵头完成或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的,每项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奖励。牵头完成国家标准、“浙江制造”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的,每项给予50万元、30万元和10万元奖励,正式立项和标准发布两个时点各奖励50%。组织区内行业团体标准制(修)订的,给予10万元奖励。对承担国家、省、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10万元补助,承担国家级专业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给予30万元补助。(责任单位:区质监局)
四、高度重视人才引育
全力支持企业人才权益创新,通过人才子女就读、家属就业、所得税奖励等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加大实用人才培训环节的支持力度,主动联系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发挥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的作用,组织短期培训,培育生产关键环节人才。积极对接浙江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争取实用人才学生实践基地落户瓯海。(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人才办>、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工商联)
五、实施企业品牌工程
大力培育智能锁品牌,全面加强企业商标注册和规范管理。新获得“浙江制造”认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新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的,一次性奖励20万元。新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新评为浙江省知名商号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责任单位:区质监局、区市场监管局)
六、加大市场拓展力度
积极支持申报“中国智能锁之都”,评选“中国锁都十大智能锁品牌”。全力支持温州市智能制造研究院研究国内外智能锁发展指数和产业趋势,发布“世界智能锁发展指数”。鼓励企业抱团参加专业性锁具展览会,经批准后展位费全额补助,同一展会每家参展企业最多补助6个标准展位;装修费补助50%,最高不超过3万元/家。每年举办一次大型智能锁高峰论坛。支持本地建设项目推荐使用本地品牌的智能锁。(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质监局、区住建局、区工商联)
七、突出龙头企业培育
鼓励智能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和挂牌上市等形式做大做强,兼并或股改后首次年产值超5亿元的,给予企业连续5年奖励(前三年新增地方综合贡献度全额奖励,后两年按50%奖励)。加快智能锁小微园建设,对智能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拟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知名品牌企业优先供地供房。(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金融办)
八、大力引育企业总部
鼓励和引进智能锁企业在瓯海设立总部,对重大总部企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鼓励和支持国内外高校院所(包括军队院校和科研院所)、跨国公司、央企、民企及国际顶尖人才和国家级领军人才及其团队等在瓯海布点或合作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新型研发平台,通过“一事一议”给予一定的入驻经费补助和研发经费支持。(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科技局)
九、完善产业体系建设
以智能锁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为导向,鼓励智能锁企业采购本地配套服务。智能锁企业采购本地下游企业加工服务且采购额达到300万元以上的,按采购额的1%给予补助。鼓励行业线下安装和售后服务队伍建设,加大共建共享力度,提高行业公共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区经信局、区工商联)
十、支持成立行业协会
建立瓯海区智能锁行业协会(暂名),以样板协会为目标,按照“常态管理服务、稳健协调发展”的方针,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做专、做精协会,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强化行业内部自律,加强行业分析预警,研究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行业国际国内影响力,促进我区智能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责任单位:区工商联)
同一事项与本政策不一致的,以本政策为准。本政策自发文后于2018年7月21日起执行。各责任部门应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